2024年10月26至27日,全球財富管理論壇·2024上海蘇河灣大會舉行。本次會議主題為以金融合作促全球共同發展,多家金融機構代表出席本次大會,并就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金融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。
中國資本市場已進入了被動投資時代。在過去,海外市場也從主動投資者占比較高逐漸演變為被動投資占主導。
普徠仕投資組合專家Ramon MARONILLA分析,當下所處的市場環境利于被動投資發展,宏觀驅動的趨勢包括低通脹時期非常寬松的各類貨幣政策。從直觀的角度來看,他認為,主動投資方法會表現更優,主動管理人會做出戰略決策,投資于盈利和增長前景更好的公司,而被動管理人只是選擇跟蹤市值加權指數。
摩根資產管理全球權益投資副主席Lee SPELMAN表示,過去幾十年里,全球市場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被動投資的興起,目前被動投資的規模已經占到全市場的一半以上。盡管如此,包括摩根在內的很多主動管理人仍然能跑贏基準,獲得超額回報。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這兩種方法將繼續共存。被動投資是實現戰術投資目標的優質工具;但主動投資可以通過阿爾法的復利效應提高長期回報。
Lee SPELMAN還表示,多年來,美股估值相較于全球其他市場的差異一直存在,投資者行為的改變需要催化劑,而中國可能就是這一催化劑。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改善,投資者信心將會得到提升。
上交所副總經理王紅表示,隨著境內指數化投資市場蓬勃發展,ETF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資產管理工具。上交所將進一步完善指數體系,積極穩妥推進REITs指數化產品落地;拓展ETF互聯互通;不斷完善ETF配套機制,構建“長錢長投”市場體系,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通過ETF入市。
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負責人Michael Levin觀察到了主動和被動投資、公募和私募市場管理費的“杠鈴效應”。他認為,被動管理型資產的規模增速高于主動管理型資產,公募基金的整體管理費正在下降,疊加越來越高的運營成本、技術投資以及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和客戶期待,公募市場的整體利潤率正在下降。
另一方面,管理費較高的另類資產已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,另類資產的增長得益于有一定流動性限制的產品規模激增,這種產品結構設計旨在吸引那些財富管理客戶。自2022年以來,私募市場為財富管理客戶提供服務的規模有望持續增長。在市場繁榮、杠桿成本較低、退出選擇豐富的情況下,私募市場的回報率看起來相當具有吸引力。然而在流動性選擇有限的當下,私募市場的業績會出現顯著分化。
威靈頓投資管理副主席、高級董事總經理Scott Geary觀察到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的融合趨勢,需要投資者更全面地看待公開和私募市場的環境,打破當前將不同資產類別分隔的不必要壁壘,將市場視為一個整合的投資機會“生態系統”。
他分析,當前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的融合以多種方式體現于股市和債市中。第一,私募股權市場的爆炸式增長已經改變了股票市場的布局。與以往相比,現在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所減少,而私營公司數量增多。第二,上市公司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是私營公司維持私有化的時間變長。第三,固定收益市場上,對發行人和投資者而言,私募信用已成為公共信用的合法替代品,直接貸款當前的市場占比已增至20%以上。